人們或許會以為,只要成為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,甚至成為理想的學生,人生就已經成就。但對迪內什·卡旭卡爾來說,他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。
「我於1991年加入印度理工學院。我擔任宿舍總幹事,也參與戲劇表演,總的來說,我是個非常優秀的學生。然而,我一直在尋找一些東西,儘管我並不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。」他回憶道。
直到1995年,他才得到了答案。 「那天是我21歲生日,一個朋友告訴我 《生活的藝術》入門(淨化呼吸)課程。」起初他並不感興趣。 「但後來我去了一個朋友的房間,看到了聖尊古魯德夫·斯里·斯里·拉維·香卡(Gurudev Sri Sri Ravi Shankar) 的照片 。他似乎正透過照片看著我的眼睛。”
很快,他就在另一位印度理工學院的同學——巴瓦(庫爾希德·巴特利瓦拉)(Khurshed Batliwala)家裡學習這門課。 “ 淨化呼吸(Sudarshan Kriya) 太震撼了,讓我震撼不已。我知道我回家了,就是它了!”
他繼續在班加羅爾「生活藝術」國際靜心中心學習 第二階段 的高級靜心課程。 「回來後,我放鬆多了。我發現我的人際關係和運動能力都有所提高。最重要的是,我開始覺得自己已經到達了終點。我找到了自己的使命。所以我沒有回頭,開始更深入地學習知識。”
同時,他在印度理工學院(IIT)攻讀化學工程碩士學位。 「我開始覺得IIT不適合我。所以我經常回到靜心所。但古儒吉告訴我要先完成學業。我一完成學業就搬進了靜心所。我加入IIT只是因為當時這很‘時髦’。我當時的人生軌跡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去哪裡。”
卡旭決定跟隨他的上師,繼續他正在做的事情。 1998年,他搬到了靜心所,開始負責行政事務,有時負責管理他們的出版物和網站。
「雖然我熱愛瑜伽,但我從未真正專注於教學。在靜心所舉辦的課程中,我會負責指導瑜伽課。所以當 Sri Sri Yoga 成立時,Guruji 告訴我,在完成教師培訓課程後,就可以開始教瑜伽了。”
他於2004年成為瑜伽老師,此後一直在世界各地教授瑜伽,足跡遍布俄羅斯、波蘭、法國、德國、毛里求斯、新加坡、台灣、馬來西亞、日本、斯里蘭卡和蒙古等國家。他也在印度進行過多次教學。
但他不認為教學僅限於課程。 「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教學,無論以何種方式,只要能夠提供幫助並有所作為,就值得去做。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,可以將大師的教誨傳遞給盡可能多的人。」他指出。
「古儒吉能在每個小事上都展現出知識,這真是令人驚嘆。同樣令人讚嘆的是,他的遠見和仁慈改變了這麼多人的生活。每個角落都有成千上萬的老師在創造著改變。」迪內什驚嘆於古魯吉運用如此多不同媒介的方式。 “我很感激也很自豪能夠在這個星球上,在這個時代,參與這樣的事業。”
對卡旭來說,靈性的意義非常簡單。 「靈性在於自然,做你自己。我們一生都在努力成為別人。所以,當你知道自己無需改變或成為任何人時,你會感到非常放鬆。」迪內什試圖透過各種講座和會議來傳達古魯德夫的理念,並將注意力引向古魯德夫所關注的事物。他對古魯GURU的愛顯而易見,也影響深遠。(guru 印度語是導師)。
「那時候,古儒吉常常傍晚在修道院裡散步。有一天,我太匆忙,忘了穿拖鞋。後面有人指出了這一點,並告訴古儒吉,說如果我沒穿拖鞋就不能跟著一起來散步,」他回憶道。 “然後古儒吉轉過身說:’從今天起,你的路上不會再有荊棘。’從那時起,我更容易活在知識和恩典之中。”
迪內什沉浸在當下的學習中,甚至對自己也沒有任何願景。 「我發現活在當下就是最好的願景。當下瞬息萬變,而這些技巧的運用,讓他很容易就不再展望未來了。」他解釋道。
“活在當下,感受它的奇蹟,這更實用,也更鼓舞人心。它讓我更有創造力。”
他相信知識觸及生活的各個層面,擁有知識的生活如同呼吸般自然。 「我研習生活的藝術至今已有17年。這是一段偉大的旅程。考慮到我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,我懷疑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驚嘆。我的實踐是我快樂生活的支柱,」他若有所思地說。
他引用了古魯德夫的名言:「愛不是一種情感,而是你的存在本身。」這是他最喜歡的。 「他的知識讓我能夠體驗這份愛,讓我做回我自己。」他最後說。
如果你喜歡這個故事,請寫信給我們:webteam.india@artofliving.org
https://www.artofliving.org/us-en/dinesh-kashikar
guru purima 2025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kxm3ikxGMk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